https://mp.weixin.qq.com/s/LYHkUsmQ3REl_8jUoVal5w
讲述人:翁汝芳 (1934年生,1955届杭州师范学校毕业生,中学数学教师。)
整理人:苏东、何立芳
憧 憬
1945年的秋天,日本人投降了,抗战胜利了。小芳的爸爸和三哥从福建回到了老家杭州,一家人团聚在翁家山大墙门,好开心。
还在初小读书的小芳,和大她十岁的三哥最亲,天天缠着哥哥讲故事,讲福建那边的新鲜事儿。哥哥告诉她在福建听过一个讲座,看过一场演出,认识了一位音乐家,就是顾西林老师。这位老师本领可大了,会好多种乐器,钢琴、提琴、二胡、琵琶……哥哥问小芳,知道什么是琵琶吗?小芳点点头,说:“妈妈买给我吃过,还是塘栖枇杷呢!”哥哥笑了,告诉她琵琶是一种弹拨乐器,哥哥还说了顾老师会唱昆曲,说她怎么关爱学生……说得小芳心里痒痒的,好想立马看到这位可敬老师。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一天,在杭师上学的姐姐翁汝容回家了,手里还拿着个布袋,好像是一把二胡。姐姐告诉小芳,今天她们学校的国乐队到广播电台去录音了,明天会播放,她特意回家告诉大家,要按时收听。小芳知道姐姐已经是顾西林老师的弟子,跟先生学二胡有半年多了。她好几次请求姐姐把二胡带回家来看看,姐姐总算满足了她的要求。当然,她并没有满足,还要姐姐讲讲顾老师的故事。
就这样顾西林老师的崇高形象在小芳小小的心底扎下了根,她憧景着能有一天成为顾老师的弟子,能跟着顾老师学习乐器。
徘 徊
1952年春天,小芳如愿以偿被保送到杭州师范读书。不巧,她们的音乐课不是顾老师上的,她心里总是想到顾老师那边学二胡。还好,她们班的教室在旭东楼,教室旁边有一间偏房,那就是顾老师的房间兼器乐室。于是在课余时间,她时不时地到顾老师的房门口转悠。她看着老师瘦小的身躯忙进忙出,她望着老师严肃的脸庞,心里总有点怕怕的,她胆子很小,一直不敢进去,就在门口转了大半个学期。
有一天,顾老师在门口看到了她,就问:“你这个小姑娘,怎么老是在这里玩?有什么事吗?”小芳大着胆子说:“老师,我想学二胡。”
顾老师皱了皱眉毛说:“好呀,那我要考考你。”于是,小芳第一次进入了顾老师的房间。她感到顾老师的房间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四面墙壁上挂满了乐器。还有一只小猫,趴在一把藤椅上。小芳从小就怕小动物,蟑螂、老鼠、小狗、小猫……她刚踏进房间的脚又缩了回来。
不知老师说了句什么,小猫从椅子上跳下来,躲到了屋角,小芳才大着胆子走到老师跟前。
考 试
顾老师问:“你叫什么?”
小芳回答说:“我叫翁汝芳。”
“几岁啦?”
“我今年十六岁。”
“你什么时候进杭师的?”
“我是刚刚进来的新生。”
“你找我有什么事啊?”
“我是来求您教我二胡的。”
顾老师提高了声音说:“好啊,让我来听听你的声音”
顾老师拿起一把提琴拉了几个音阶,让小芳跟唱。小芳再也不敢犹豫,就唱起来。老师又按了几下风琴键,也让她跟着哼,她又哼唱了一遍。
“你的听力不错。” 老师听完之后说。得到老师的夸奖,小芳心里好高兴。
“顾老师,我姐姐在你这里学过二胡的,我哥哥非常敬仰你,您在福建的时候他就认识您了。”
顾老师恍然大悟,问小芳:“你姐姐叫翁汝容吧,她刚刚毕业……。”看来这次考试是通过了。因为顾老师还说:“女同学来学琴的很少的。 我愿意让你来试试看。”
在顾老师教小芳二胡之前,还有最后一道程序,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保 证 书
顾老师十分严格,一开始的时候,就让小芳写保证书。她说:“你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喜欢音乐是很好的,你听音能力不错,音准、节奏还是可以的,你既然想学,就要保证坚持到底,要不怕苦不怕累。你能保证吗?”小芳记得长那么大从来没写过什么保证书呢,那是她人生第一次。
保证书的第一条就是要遵守时间。要按规定准时上课学琴,不许迟到早退,一周两次。
第二条呢,不准交男朋友。小芳当时才十六岁,说得她莫名其妙,她问老师“男朋友”是什么呀?。
第三条,老师还要求小芳的功课必须优秀。
顾老师解释说:“我不是你班的音乐老师,但我是在个别教你,也是在上课,我这里要求跟上课一样,也很严格的,你要有思想准备。” 面对顾老师的严格,开始时小芳有点害怕,时间一长,她感到老师是十分和蔼可亲呢。大约是1952年初夏,小芳开始跟着顾老师学琴。每次到顾老师房间,老师就亲切说:“小东西,你来了。”老师是上海人,讲的是上海话。老师知道小芳学生点怕她,就给她吃从上海带来的饼干和糖果。一开始小芳也不敢吃,后来熟悉了才敢吃。小芳渐渐地还敢和小猫玩了。就这样,小芳开始学习刘天华的曲子了。一首接着一首,从《良宵》到《月夜》,从《病中吟》到《光明行》,小芳在老师的引领下,踏上了音乐之路,也打开了人生之门。
如今,小芳已经是一位八十八岁高龄的退休数学教师,拉二胡是她每天的必修课,每当她沉浸在二胡演奏中时,她就会回忆起当年,好像回到了从前,回到了顾老师教师身边,仿佛听到了老师亲切地说“小东西,你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