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档案馆里,陈列着一份珍贵的手稿,经过岁月的洗礼,手稿纸张已经泛黄,字迹也有些模糊,但一字一句,在今天读来,依然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当时学校负责人爱生如子的情怀。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杭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令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学校(杭州师范大学前身)成立校务委员会,由郭人全、陈友琴、张同光、袁微子、唐兆祥、杨吾冰、焦玉莲担任委员,负责学校校务工作。其中郭人全为主任委员、陈友琴为副主任委员。这份手稿的执笔者,就是陈友琴。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杭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命令
报告写于1949年7月1日,报告对象为浙江省教育厅中等教育科,报告内容主要是希望上级部门能对暑期留校的三类学生发放暑期伙食补贴,第一类:1950、1951届普师班及幼稚师范科的吴德祥、陈宇光、江莉莉等二十五名同学,由于暑期不能回家,这些同学想留在学校并且愿意为学校提供服务;第二类:1949年毕业已考取了新闻学校的周景喜、吴鹏生、李世钧等三名同学;第三类:当年毕业的普师班同学王铨之等八名同学,由于需要参加入职前的“小学教育讲习班”的学习,想留在学校方便学习。另外,陈友琴还提到由于本人身体原因,特请张宝珊、杜德琦、周景喜、吴鹏生等四位同学来汇报此事。
浙江省教育厅中等教育科作了回复,第一类学生可以发放伙食补贴,但前提是学生要参加学校安排的工作。其他两类涉及毕业班的同学,则不能发放伙食补贴。
当时,陈友琴作为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学校的军事代表接管学校的事务,工作上可谓千头万绪,同时他本人还因为旧病复发,行走困难。可对于个别学生的膳食补贴事宜,还是非常重视,他情真意切地跟上级部门打报告作详细汇报,同时派学生面谈此事。这张看似平常的工作报告,只有300字左右,却是杭州师范大学校史上一段重要时期的真实记录,也体现了陈友琴爱生如子的情怀。
(杭州市政府办公厅、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市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供稿)
来源:杭州市政府办公厅 杭州师范大学 杭州市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