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研究

当前位置 :  首页 > 征集编研 > 校史研究

顾西林小故事4——“三严”先生的幽默

发布时间 : 2022-01-05

    https://mp.weixin.qq.com/s/z-4wT73ni6O7mtg6ukp9FA

讲述人郑再荣 (杭师1956届毕业生1934年出生,师从顾老师学习小提琴,曾任杭二中副校长、浙江大学附属杭州工业专科学校党委委员,杭州卫生学校副校长等职务。

整理人:谢雅洁(学科教学(历史)文科2020

“三严”先生是谁?当然是顾西林先生了,你看她神情严肃,做事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所以有学生暗称其为“三严”先生,此称谓表达了学生对她的敬佩和敬畏。其实,和先生熟识后,就会了解她老的另一方面:待人宽厚,处事随和,且风趣幽默。你不相信?请听我道来:你听说过先生有一方“三足猫”印,房间里挂着“三足猫”匾的事吧?这是先生对自己的自嘲,她多才多艺,且样样精通,却胸怀若谷以“三足猫”自称,这就是幽默呀,高级幽默。

你还想知道,可去问问1956届毕业的郑再荣。他会告诉你,先生不但会说笑话,能讲段子,相处久了,甚至会给你取个可爱的绰号呢!

郑再荣考入杭州的那年,学校共招了五个班,但男多女少,比例严重失衡,只有一、二两班男女合班,而另外三个班清一色的男生,郑再荣就是其中一位。先生就称这三个班叫“和尚班”,这一形象的称谓,一下子就传开了,得到大家的认可。男生们甚至还沾沾自喜呢。

当年郑再荣是跟着先生学小提琴的,他也是体育积极份子,爱好体操,每天除了练琴外还要练头手倒立,俗称“拿大顶”。练倒立时要用一种器材叫“倒立架”,形状像个没有凳面的小板凳,代替凳面的是一根圆木棒。倒立时人面朝墙,两手分握二个倒立架的圆棒而后挥腿上墙,头手倒置。郑再荣常常练好倒立就去乐器室的,时间来不及时他就带着倒立架来了。

先生见了说:“你练好了身体,力气大,对学琴是有好处的。”再荣想,拉小提琴也要有力气?他不解。先生解释说:“拉提琴、弹钢琴都是要有力量的,这不像弹风琴,手指一触琴键就会响,声音强弱依靠脚踩的风。你看,琴拉久了手指上的老茧就是证明。”再荣不由望了望先生的手,先生指肚上厚实的老茧再次浮现在他眼前。

郑再荣向先生学琴,学做人,常感受到先生的风趣幽默,先生曾给他取了个别致的绰号叫“倒立架夫”,初听时,郑再荣还不理解,先生为啥给自己取了个外国名字?先生说:“开车的叫车夫,拉纤的叫纤夫,你天天玩倒立架,你不就是倒立架夫吗?”哈,哈哈哈,这对师生一起笑弯了腰。

你不信有这样的事?郑再荣手握铁证,足以证明。我们采访他的那天,他从抽屉里取出照相本,抽出一张发黄的照片让我们观赏。那是顾先生的照片,先生相貌端庄,面容佼好,真如一位慈祥的母亲。再看照片背面的题款:“倒立架夫留念”落款是“顾西林赠”。这确是先生亲笔,绝不容质疑,六十多年了,这珍贵的礼物郑再荣一真珍藏着,不是藏在照相本里,而是藏在心中。

                                                                                                 image



学校主页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0 杭州师范大学档案馆    访问次数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    技术支持:信息化中心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学校主页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0 杭州师范大学档案馆
访问次数0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
技术 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