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研究

当前位置 :  首页 > 征集编研 > 校史研究

档案校友杨贤江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做出的贡献

发布时间 : 2021-09-24


杨贤江,浙江慈溪人,1917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时被评为模范师范生。同学录中记录的地址为余姚北乡下垫桥,就是现在的浙江省慈溪市长河镇贤江村。

1917届浙一师同学录

1917届浙一师同学录

一、成为少年中国学会会员,传播新思想

“五四”运动让思想界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激荡。随着宣传革命新思想的各种进步书刊的流传,进步师生争相阅读,许多人开始走上自觉学习、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1919年7月1日,“少年中国学会”在北京成立,这是我国成立最早、会员人数最多、影响最广泛的进步组织。 10月,杨贤江经邓中夏介绍,加入少年中国学会。11月1日,左舜生、沈泽民、杨贤江等南京骨干会员发起成立“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分会”,选举杨贤江、蒋锡昌为书记。

1920年1月1日,由南京分会负责编辑的《少年世界》创刊发行,恽代英、杨贤江等人负责编辑《少年世界》“学术世界”“劳动世界”等栏目。发刊词指出,“改造中国即是在改造世界,而改造中国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本科学的精神,研究现代思潮。使中国人对于现代思潮的趋势,有一个明确观念。第二步,详细纪载由现代思潮演成的事实,给中国人一种更深的刺激。第三步,根据思潮和事实的趋势,草一个具体的改造中国的方案。”

刊物注重实际调查、叙述事实和应用科学等具有实际性的内容,用事实启发、教育民众。宣称“要把中国人村落的眼光改变方向,直射到世界上去”“详细记载由现代思潮演成的事实,给中国人一种更深的刺激”。  

专注于教育状况的杨贤江,署名发表6篇作品,分别是:第1卷第1期《美国学术界现在的趋势》、第2期《美国哥伦比亚大第2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之新课程》《中国现有的学术团体》《美国和智利之交换教授》、第3期《美国教育救急委员会的全国教育进行计画》、第6期《儿童年Children’s Year》。上述这些 “可以供青年参考的资料”,对于青年了解社会实际,了解世界有着积极的意义。

杨贤江 《美国学术界现在的趋势》

杨贤江 《美国学术界现在的趋势》

1921年7月1日至4日,少年中国学会第二次年会在南京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学会同仁共计23人。由于会员成份复杂,对“创造少年之中国,应否采取某种主义”的问题争论不休。北京的李大钊、湖北的恽代英、南京的杨贤江等被选为学会评议员。少年中国学会于1925年因社员分化而停止活动。会员中除李大钊外,毛泽东、张闻天、邓中夏、沈泽民、黄日葵、恽代英、高君宇、赵世炎、杨贤江、侯绍裘等,成为中共创建时期的重要骨干或建党后的领导人。

二、秘密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

1920年春夏之间,杨贤江在南京组织了一个秘密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继续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这样,南京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活动出现了新的局面。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走出书斋,走向社会,深入到工人中去进行社会调查,启发工人的觉悟,鼓动他们起来斗争。        

几乎与此同时,陈独秀于1920年的4月迁入上海老渔阳里2号寓居。四五月间,杨贤江以非会员身份,与十几个浙江籍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一起,参加了陈独秀组织的关于改造社会的座谈会。6月,陈独秀倡议:鉴于当前工人运动急需理论指导,先成立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8月中旬,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宣告成立,被誉称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

1922年5月,杨贤江在沈雁冰、董亦湘介绍下入党。之后,协助恽代英编辑《中国青年》,参与组织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撰写《教育史ABC》和《新教育大纲》,逐渐成为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和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


学校主页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0 杭州师范大学档案馆    访问次数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    技术支持:信息化中心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学校主页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0 杭州师范大学档案馆
访问次数0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
技术 支持:亿校云